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,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设也进入了迅猛发展时代。相比之下,公共建筑的发展速度显得尤为显着。大型公共建筑,特别是一些大型综合体建筑、超高层建筑和地标性建筑,往往处于城市中心繁华地段或人流量密集的地点,营业时间长,在各类建筑物中种类最多、功能和建筑结构也最为复杂,建筑物既要保证日常营业活动的正常进行,又要确保公私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,安防和安全需求最为突出。因此大型公共建筑也成为建筑门控安防技术最主要的研究对象。本文以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为例,探讨大型公共建筑门控安防系统的设计思路。
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工程于2004年3月开始正式实施,于2008年2月试运行。由T3A主楼、T3B、T3C主楼、T3D、T3E国际候机廊和楼前交通系统组成,总建筑面积达98.6万平米。T3主楼地面五层和地下两层,一层为行李处理大厅、远机位候机大厅、国内国际VIP;二层是旅客到达大厅、行李提取大厅、捷运站台;三层为国内旅客出港大厅;四层为办票、餐饮大厅;五层为餐饮。T3C(国内区)和T3E(国际区)呈“人”字形对称,如图1所示,在南北方向上遥相呼应,中间由红色钢结构的T3D航站楼相连接。南北向长2900米,宽790米,建筑高度45米。机场旅客年吞吐总量达到8200万人次,即平均每天有近23万人在这个庞然大物中来往穿梭。
绿色建筑设计有多种解释,但其最基本内涵都包括:土地和能源的有效利用、节约用水、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节约资源等。其中,采用可循环利用材料是一项重要内容。在美国LEED认证及评分体系中,在材料和资源评分项4.1和4.2中,采用可循环利用材料可以得分。在评分项 4.1中,如果产品中包含10%以上的可循环利用材料(使用过的 + ? 未使用过的),就可以得1分。在评分项 4.2中,如果产品中包含20%以上的可循环利用材料(使用过的 + ? 未使用过的),就可以再得1分。如表5所示,在T3航站楼的门控系统设计中,我们就采用了使用了可循环利用材料的门控产品,每项产品都可以帮助该建筑物获得2分LEED认证分。 |